vic 空间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vic 空间

Choose mode

  • dark
  • auto
  • light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Vic

0

Article

0

Tag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 犬儒学派
  • 怀疑主义
  • 享乐主义
  • 斯多亚学派
    • 向宇宙规律看齐
    • 人的自由与善恶
    • 入世精神代表西塞罗
    • 塞内卡
    • 爱比克泰德
    • 帝王哲学家——奥勒留
  • 希腊哲学不完美的句点

斯多亚学派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斯多亚学派


Vic

斯多亚学派在西方的影响力很大,需要多西方学者如果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的话,通常都会认为自己属于斯多亚学派。这个学派的思想有两点特色:第一是向宇宙的规律看齐;第二是坚守道德的底线。

# 向宇宙规律看齐

古希腊哲学自亚里士多德以后有分崩离析的现象,大家都把哲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希望解决新时代的挑战,让个人生命得到安顿,所以这些哲学都显得架构比较小,内容比较简单。其中有影响力的是四个学派:犬儒、怀疑、伊壁鸠鲁、斯多亚。这四个学派里面,后两者最受重视,他们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

一般人都喜欢伊壁鸠鲁学派。因为它是享乐主义,重视个人享乐,不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有自命风流的意味。另一方面,斯多亚学派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因为它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不谈享乐,强调理型、自然、命运,显示为自命清高。所以西方文化界自启蒙运动以来,最推崇的就是斯多亚学派。

# 斯多亚学派的由来

斯多亚指的是创始人芝诺(区别于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在讲学的一个大厅,大厅的柱廊都是彩色绘画。在希腊文里面,斯多亚就是“有彩色绘画的柱廊”。这么一来,人们就把它当作这个学派的名称了。

他认为哲学是引导生活的艺术,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取得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并且他要在个人身上实现人类的理想。

他所创建的斯多亚学派绵延了500多年,分为前期、中期、晚期。真正大放异彩是在晚期的罗马帝国时代,出现了三位代表:塞内卡、爱比克泰德以及罗马皇帝奥勒留,我们将来会一一介绍。

# 斯多亚学派的哲学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应该向宇宙规律看齐。他们认为万物是一个整体。这种观点结合了“泛神论”与“唯物论”。

所谓的泛神论就是肯定万物是神,万物本身有神的力量在内。而唯物论是认为用物质的角度才能理解万物。简单来说,他们认为我们看到了自然界,另外有一个逻各斯,听到逻各斯就想到赫拉克利特对他们的启发。那么自然界与逻各斯的关系就好像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事实上,在这个学派看来,有形可见的万物一切都与逻各斯有关。像逻各斯、上帝、理型是同样的意思。所以用一句话来说“上帝是世界的意识”。

简单来说,斯多亚学派的神等于是理型、命运、宙斯以及逻各斯。他们受到赫拉克利特的启发,认为宇宙万物有一个宇宙之火在后面掌控一切。这个宇宙大火会周期性地出现,代表神创造了世界,进而宇宙大火又回收了世界,这是一种永无止境地创世与灭世地过程。但是每个阶段地世界,它所有地细节是完全一样地,等于是永远在重复之中。

到了19世纪地哲学家尼采依然接受这样地观念,叫做永恒的轮回。这是一种宇宙观。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命定论。所谓命定论,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有这种宇宙观的话,一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宇宙的规律、自然的发展模式。但另一方面,请问人该怎么办?人在这样的宇宙里面应该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说明人的自由以及人的责任?这样一种向宇宙规律看齐的情况,人如何在里面表现个人生命的特色?

# 人的自由与善恶

# 人的自由

如果宇宙是命定的结构,那么人到底有没有自由?

答案是:人没有外在的自由,但他有内在的自由。这个内在自由表现在三方面。

  1.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神的旨意,你要欣然接受。
    假设我现在生病了,根本就不用抱怨,就把它当作这是安排好的,我就欣然接受它。

  2. 你要主动改变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及态度。
    一个人不能阻止命运给他准备的快乐与痛苦,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判断。他可以认为快乐并不是好事,痛苦并不是坏事,从而保持自我满足的自豪感。这是他们在这方面基本的态度。然后再肯定上帝所安排的一切都很好,由此就变成一种乐观主义:欣然接受神的安排,改变自己对自身遭遇的判断及态度,同时肯定这一切都很好。所谓人的自由,就是要主动改变自己内心的态度。

他们认为人的自然、人的本性就是理性,因为理性可以了解宇宙的秩序与自然的原理,然后肯定这一切都在人的灵魂之中。人应该为了自身的目的,而不是因为希望、恐惧或外在的动机而去行动,这样就把自由从外在转向内在,变成自己理性的理解,理性的觉悟了。

# 对善恶的判断

早期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只有善和恶两种人。这听起来非常严格,所以斯多亚学派有时候也被称作严格主义。

从斯多亚学派开始,一个人的人格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决定性的原则,决定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简单来说,你征服世界等于市征服自己的感情、冲动、欲望,这样就可以变得不说外界干扰。

# 世界主义的萌芽

人人在理性上都一样,人类应该是同一类,所以真正的爱智者应该成为世界公民。如果宇宙当作一个城邦的话,所提供的道德上的要求就比较特别了。变成是:一方面,你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要追求内心的平静,我的德行就是皈依于一种普遍主宰的力量,人的德行从属于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神的规律;然后世间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应该形成一个世界、一家的观念。这称为世界主义。

# 入世精神代表西塞罗

西塞罗(106-43 B.C),公元前146年,军事上,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希腊反而对罗马产生广泛的影响。那么是谁把希腊哲学自然而充分地介绍给罗马人的呢?就是西塞罗。

# 西塞罗的哲学立场——折衷主义

所谓“折衷主义”就有点像古代的杂家。把各家各派好的思想接收过来,但是本身并没有什么原创性。以西塞罗来说,他在许多地方都说明自己是学习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

他的哲学有以下几个特色:

  1. 他的哲学可以称为标准的哲普作品,也就是把哲学普及,让一般人听得懂。
  2. 他的思想对一般人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高档的心灵鸡汤。他认为人需要有道德意识,这是天生所有的。这些道德,一方面处于人性,另一方面也由普遍的公意所决定。
  3. 他认为民间宗教太混淆了,需要加以净化,所以他要去除粗劣的迷信以及有关神明各种恶行的描述。
  4. 他还强调“人类之爱”的理想。他这一点显然已经受到斯多亚学派的启发。

# 塞内卡

接下来介绍斯多亚学派晚期三位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年代都在公元之后。对于罗马哲学来说,他们三位是具有代表性的:塞内卡(朝臣)、爱比克泰德(皇帝侍卫的奴隶,后来解放了)、罗马皇帝奥勒留。

# 塞内卡的命运

塞内卡曾担任罗马皇帝尼禄的私人教师15年。但是尼禄是一位著名的暴君。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起因一直没有定论,但是塞尼卡由此被冤枉了,说他阴谋推翻尼禄皇帝。尼禄皇帝就裁决让他自杀。塞内卡特别推崇苏格拉底,说他直到生命终了,还是维持着一贯的态度,身处命运的骚动依然泰然自若。

塞内卡充分显示了斯多亚学派的平静与自制,可以承受任何打击。他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哲学的,至少这是我对它的义务”。

# 塞内卡在哲学上的进展

他认为道德始终在一种挣扎的状态,所以尽量不要再按照以前的方法思考人的道德问题。人可以慢慢进德修业,这其中包括三个阶段:

  1. 他离开了许多罪恶,但还剩一些;
  2. 他养成了毅力,可以拒绝一般的罪恶,又难免有时候再犯;
  3. 已经不再犯任何罪恶了,但还是缺乏信心,对自己的智慧没有充分的把握,就像这种人就慢慢接近智慧与完美的德行了。

他曾经谈到过人生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他写了连续几段,我们简单看一下:

人生什么是重要的?

  1. 不是名利权位,而是要观看心中的宇宙,克服恶劣的行为。很多人曾经控制土地与人民,但是很少人曾经控制自己。
  2. 提升心灵不要受机运所左右,不要离开属神之物。
  3. 要心存喜悦,忍受灾难。
  4. 人的自由不在于罗马公民权,而是出于自然的权力,逃避自我的奴役才是自由的,一个人最悲惨的奴役,是做着自己的奴隶。

——塞内卡

# 塞内卡如何面对挫折

何必为了生命的某一部分哭泣?全部的生命本身就是值得让人哭泣的。

——塞内卡

一个人遭遇挫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他提到三个最明显的挫折:愤怒、震惊、忧虑。

首先看怎么对待愤怒。所谓愤怒一定是你先相信某些合理的状况,后来发现这个事实与我们所相信的状况完全不一样,被扭曲、被颠覆了。就好像你和别人定的契约忽然被否定了一样。这时候怎么办?只有改变观念,改变观念就可以改变愤怒的倾向,因为哲学本来就是要帮助人与现实协调。同时要让你调整期望的尺度,与存在之必然的不完美妥协,这样就可以使这个愤怒慢慢减轻,慢慢化解。

接着谈到震惊,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罗马时代的命运女神是天神朱庇特的长女,古希腊时代的天神就是宙斯,到了罗马时代就改名字了,换成朱庇特。他的长女负责掌管命运,一手持着羊角,一手持着方向舵。羊角是给人恩宠的权利,命运女神可以给任何她想给恩宠的人,但她另一只手持的是方向舵,就是她能够改变命运。先给你礼物,然后让你陷于灾难之中。塞内卡说:“人是一点轻微的摇晃就会碎裂的容器。”他又说:“造物者并未创造出任何永恒的东西。”没有人能保证你活过今晚,活过这个小时,最后我们生活在注定会死亡的万物之中,也就是说你根本不要震惊,发生任何事情都不用太惊讶。

第三个词是忧虑。塞内卡认为活在世界上不需要太担心。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任何东西,他拥有自身所拥有的一切。一个人心灵的平静并不仰赖于命运,并且除非你内心平静,否则任何地方都是嘈杂之地。你觉得自己目前的情况不够理想,怎么办?忧虑无用。

他特别提到,你如果要保持创造的原动力,就要常问自己:就只能这样吗?所谓的智慧就是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必须接受的。对必须接受的,就安静接受吧;对可以改变的,就认真努力加以改善。人还是有自由的,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自愿地、自发地去接受必然的事情。这事实上是斯多亚学派一贯的主张。

# 爱比克泰德

人的本性如何?

埃比克泰德说:“想想看,当你毫无私心地赞美时,你赞美谁呢?你赞美义人还是不义的人?谦虚的人,还是傲慢的人?温良的人,还是放纵的人?”只要不是完全邪恶的人,总能借着人所共有的善念,看出事情的善恶,这是他首先对于一个人修德的责任加以肯定。这种说法很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良心。

他还认为哲学的教导就是把我们对天生有的那种善恶的观念应用在个别的情况上。他认为教育有两个重点:

  1. 学习,把天生的原始善念应用在个别的情况上,以求符合人性;
  2. 再进一步要学习分辨在我们能力之内与能力之外的事:对于能力之外的事你不用太担心,这是很标准的斯多亚学派的思想;
  3. 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事,那就要看我自己对于事件的判断与自己的意志了。因此,所谓的教育就是要让自己进行真实的判断,以实现正确的意志。

善恶的本质在于意志,意志可以克制自身,此外没有东西可以克服它。要用主动的意志去克服罪恶,要主动愿意去行善,因为所有的毁灭都是由内而生,而救援也是由内而生的。所有的罪恶都涉及邪恶的意志,所以要克制和修正邪恶的意志,这是每个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 帝王哲学家——奥勒留

不要满不在乎地过日子,好像你可以活一千年似的。

——奥勒留

奥勒留如何发展斯多亚学派地说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

  1. 他依然遵循斯多亚学派地一元论。所谓一元论,简单说就是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灵魂。换句话说,上帝跟宇宙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泛神论;而宇宙是一个物质,这就是唯物论。这种一元论的思想很容易演变出对于人间各种人物的关环和爱护。
  2. 他认为好公民必须奉行国家的礼仪。所以他会对新出现的宗教加以压制,以免对国家的宗教领域产生副作用。
  3. 有关唯物论。事实上唯物论的思想比较狭隘。到了奥勒留的时候,他根据前面的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已经知道不能只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了,他认为人有三个内容,就是身体、灵魂。但这个灵魂是具有物质性的,就好像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灵魂一样,所以这个灵魂是身体的灵魂。

奥勒留对人的修养有三点看法:

  1. 要同情人的软弱之处;
  2. 要发挥人的优越之处;
  3. 人要主动行善。

所谓同情人的软弱之处,他说:“别人冒犯你的话,你要想那使他冒犯的动机是什么?是善还是恶?如果动机是恶的话,你也不用替他感到惊讶或愤怒,反而要替他惋惜。”也就是说跟别人相处有各种问题的时候,别人得罪了你,你要看他的动机是什么,而不要只看自己的损失是什么。要问他的动机,如果他有难言之隐,你就比较容易谅解他;如果他是完全出于恶意,那就替他惋惜吧,因为他走偏了路。

再看第二方面,要发挥人的优越之处。他说:“人最可贵的地方是能够爱那些甚至是犯错的人,只要你了解人都是兄弟,犯罪出于无知,而非出于故意。”奥勒留说:“再过一段时间,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结束。那你从这个结果的一致性就可以往前推,前面许多事情都可以包容,可以原谅。最主要的是没有人能够伤害我们,我们的内在自我并没有因为有人伤害就变得比以前更糟。”

最后,他强调人应该主动行善。他说了一段话非常精准,他说:“眼睛不是为了要看见吗?双脚不是为了要走路吗?这正是它们存在的目的。所以你要实现它们的作用。因此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善,行善后者为大众谋福利,就实现了人的功能,也就因而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