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 空间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vic 空间

Choose mode

  • dark
  • auto
  • light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Vic

0

Article

0

Tag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 犬儒学派
  • 怀疑主义
  • 享乐主义
  • 斯多亚学派
  • 希腊哲学不完美的句点
    • 当犹太教遇上希腊哲学
    • 新柏拉图主义
    • 希腊哲学的尾声

希腊哲学不完美的句点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希腊哲学不完美的句点


Vic

# 当犹太教遇上希腊哲学

整个人类文明可以用一个水分子来说明——H2O。第一个H就是希腊(Hellas),第二个H是希伯来,就是犹太人,叫做Hebrew。O就是东方,但这个O内容太多、太复杂。至少前面两个H,就是你要了解西方文明不能绕过去的。

罗马帝国建立之后,它分为十个行省,犹太人占了其中之一,也就是犹太人的人口占罗马帝国的十分之一。犹太人都信犹太教,这个宗教是根深蒂固的,已经传了超过2000多年。它遇到希腊哲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宗教和哲学碰撞,宗教也希望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教义,让双方可以慢慢协调,慢慢沟通。这个代表人物就是斐罗。

# 犹太教的神与希腊哲学的初步协调

犹太教的神是非常特别的,在宗教上有一个说法,叫做“三大一神教”,都是起源于犹太教。所谓三大一神教是指:

  1. 犹太教本身;
  2. 基督宗教,它包括“一教三系”: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新教;
  3. 伊斯兰教。

这三个是非常明确的“一神教”,它们的来源都是犹太教,而犹太教的上帝如何特别呢?它是唯一的,然后完全超越人间的一切,是绝对的、无限的、完美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的《圣经》是今天你看到《圣经.旧约》的前面五章,叫做《摩西五经》,也就是他们带犹太人出埃及的摩西所传下来的,以及他们犹太人的法典。

犹太教的上帝除了是超越的,还是有位格的。所谓“位格”,与后面基督徒所说的“三位一体”毫无关系,伟哥就代表他像人一样,能够认知、有情感、有意愿,这就是位格。那么这样一位上帝你再多的叙述都说不完,完整他就是超越了一切。超越了柏拉图所说最高善的“理型”,也超越了亚理士多德所说的“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

# 犹太教的神与万物之间的中介

神和万物之间需要有一个中介。因为神是完美的、唯一的,万物是多样的、有限制、有缺陷的、。如果上帝直接创造万物的话,上帝肯定会受到污染。

斐罗找到两个中介:逻各斯、知性。

他认为上帝接着逻各斯来创造世界,它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流衍出来的过程。流衍是一个比喻,好像光线由一个中心发射,由明而渐渐暗了、渐渐远了。简单来说,上帝是绝对超越的,你只能称它为存在。就像在《旧约》里面,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曾经上过西奈山,遇见上帝显灵了,他就问应该如何称呼上帝?上帝说:“我是自由永恒者”。这个中文翻译的英文是“I am who I am.”

它都用现在式,所以翻译成是永远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永远是自有永有的。而人再怎么努力,人的理性只能认知上帝是存在的,但无法认知上帝的本性。这个本性就需要靠犹太教的启示。所以有逻各斯介于上帝与万物之间,就等于上帝接着逻各斯创造了世界。

# 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当然是再度与上帝合而为一,所以人要修养品德,尽可能肖似神明,要从感性与身体的枷锁中解放自己,甚至也要从理性里面拯救自己。只有靠神的恩典,才可以使人上升到忘我入神的一种状态,称为密契境界。

# 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提出“新柏拉图主义”。他的思想重点就是要协调上下二界,让它恢复到一元论的情况,因为你陷入二元论的情况,就很难解释这二元之间的关系如何。

# 普罗提诺的观点

他认为最高的是一个“太一”,英文是“the One”。他说:“上帝就是太一,超越一切的思想与存在,不可言诠,不可理解,排除了一切的叙述与认知,只能勉强形容它是超越的存在。”

太一是万物真正的根源,这根源必须与万物完全不同,但在逻辑上要先于万物。

他反对神论的创造说。因为如果神有创造的行动,代表神不是完美的,神还需要实现他创造的这个潜能,神不可能有任何自由的行动,你不可能在行动中不损伤自己的不变性。

他也反对泛神论。泛神论就是万物即神,神即万物。他说,神本身满而溢,从而流衍出万物。

完美程度较低的东西,必然源自完美程度较高的东西。这样一来,太一到知性,再到世界魂,再到个人灵魂以及物质世界。这样就形成一个系统。把柏拉图的上下二界明显分离的状态加以协调,又恢复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 希腊哲学的尾声

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主要的趋势是走向实践哲学,就是把哲学具体落实在人生里面,给人生明确的启发。这样的思潮有三个特点:

  1. 强烈的主观主义
    各个学派都不在为求知而求知的兴趣,失去了哲学最重要的好奇心,这好奇心是全面而根本的好奇,因为智慧是完整而根本的理解。哲学的动力不在是为了真理而追求真理,而只是为了个人趋吉避凶、求乐避苦的方法,希望以此代替被世俗化的宗教,能给人实际的建议。不用再远望星辰,了解宇宙的奥秘,而是要由宇宙转向人生,设法内观自身,解开人生的迷惑。

  2. 缺乏创造性

  3. 哲学让位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