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 空间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vic 空间

Choose mode

  • dark
  • auto
  • light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Vic

0

Article

0

Tag

西方哲学
  • 哲学源自惊叹
  • 哲学双重系统
  • 努力安顿自我
  • 协调人神关系
  • 理性发出光芒
  • 启蒙必有挣扎
  • 伦理学的争议
  • 存在主义思潮
GitHub
  • 中世纪哲学参照宗教的启示
  • 教父哲学
    • 奥古斯丁
  • 经院哲学
  • 哲学的回归

教父哲学

vuePress-theme-reco Vic    2020

教父哲学


Vic

教父哲学设法把希腊哲学与基督宗教做一个整合。

#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有一本代表作,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阅读,叫《忏悔录》。他说:“我自己就是我探究的对象”。“不要从你自身离去,因为真理栖息与人的内心世界。”他的焦点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由此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新纪元。

# 奥古斯丁的主要发现

他发现人类总是不对劲,内心总是不平静。
他是古代社会最具有现代精神的哲学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自我觉醒与批判;
  2. 他的作品中显示了心理的挣扎与冲突;
  3. 对生命的隔绝与希望。

# 我受骗,则我存在

奥古斯丁有求真的决心,他先学习当时所能找到的重要知识:从西塞罗的启发,让他念哲学;到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让他觉得似乎可以说明恶的问题;然后再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唯心论,让他知道还是一个一元论比较合理;最后接受了基督宗教一套完整的思想。

他发现自己不能够满足于原来所知的,他就会继续追问,一定要找到一个可靠的“知”。他在追问的过程中就谈到这句话:“我受骗,则我存在。”因为我以为我存在,而事实上若我不存在,代表我受骗了;但我必须存在,我才能受骗,这是很好的一种推论方式。

所以他回到自己身上,再从这边推出来“我存在,我知道我存在,我渴望我存在”,然后这样的生命就会追求幸福;幸福一定建立在最真实的基础上,最后就会把人与神的关系做一个建构,进入宗教的世界。

# 该怎么看待“原罪”与“恶”

原罪指的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已经有一种原始的罪,而是人的社会一直存在着某些罪恶,所以要追问罪恶的来源是什么?这个来源不能推到上帝,因为上帝是完美的,每个人生而自由,都可以做选择,而这种自由造成了紧张的状态,因为你任何选择都有一半的几率犯错。这样一来,就把原罪当作原始的紧张状态,与人的自由直接关联起来。这种解释相对来说比较合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罪恶,恶的来源在哪儿呢?恶不是积极、具体、真实的东西;恶是一种缺乏。恶与意志相关,意志走偏了,才造就了恶。

# 灵魂与真理

人的本质就是灵魂,但是他使用这个会腐朽的、在世俗生活的身体。人是身体与灵魂的结合,但是灵魂是主要的。灵魂是不死的,是非物质的,同时具有实体性。

接下来谈到上帝的存在。他认为可以从永恒真理来证明。人可以理解永恒真理,而真理比善变的人心要高,不可能是人心想出来的,而应该是受到上帝的光照,所以能够理解这样的真理,否则人怎么可能去追求永恒的真理呢?

真理是受到光照才得到启发的,最高的真理就是宗教里面所说的一连串的教义。神创造世界与人来,人类得罪了神,神来拯救人类,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受苦受难,钉死在十字架上,最后复活了。相信这样的宗教就可以获得拯救,这就是整个教父哲学最核心的观念。